提到电气,就无法回避接地这个概念,在通常的理解中,接地就是为了保护人员安全,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但是接地并不仅仅是一种保护措施,它还有更多的用途。
一般意义上的接地就是保护接地,作用是将设备本不应该带电的导电部位(一般是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通过导线直接与大地相连接。这样一旦出现漏电事故,那么故障部位的电位将被拉低与大地相同,从而避免人员触电,或直接触发保护装置(如漏电保护器等)动作切断电源。
而接地并非只是为了安全考虑,接地按照目的可以分为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种。
保护接地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当发生漏电或击穿故障时,平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之相连的其他金属部分便带有电压,人体触及这些意外的带电部分时,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进行保护接地便可使人体触及 漏电设备外壳时的接地电压明显降低,因为大大地减轻了触电的危险。有效避免此类触电事故的发生。
工作接地的目的是为了运行和安全的需要,为保证电力网在正常情况或事故情况下能可靠地工作将电路回路中某一点实行的接地。如:电源(发电机或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压互感器一次侧接地、两相一地系统的一相接地等,都属于工作接地。
在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中,如果相间负载平衡,那么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也是相等的,线电压的向量和为零,从而中性点的电位为零。
但是一旦负载不平衡,则会造成中性点位移,这样中性点的电位就不为零,而各相负载的电压有效值也不再相等,会造成有的负载过电压,有的负载欠电压。
在正常使用中,特别是民用单相电系统中,很难保证三相负载平衡,所以为了平衡中性点,就必须设置中性线,将变压器中性点也引出一根线来供不平衡电流流过。
为了保证安全,这根中性线一般会选择接地,强制让中性点电位为零,这就能够保证其它三相对地电压的恒定,降低设备绝缘成本,保障人员安全,这就是工作接地的一种应用。
在易燃易爆场所对于工作接地有更高的要求,合理设置工作接地是避免产生静电火花的有效措施,所以可以看见在这类场所的所有电气管路上都有完备的跨接接地线。
而在弱点电路中,合理设置工作接地,可以起到削弱干扰,便于信号测量,简化电路设计的作用,其作用更为重要。
随着智能仪表、变频器和PLC应用的普及,对于抗干扰的要求很高,这就对于工作接地的要求也提高了,合理设置工作接地是满足信号准确传递、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这些系统往往需要设置单独的地,以避免与其它设备共地产生干扰,并且对于接地电阻值也有具体要求。
可见接地并不是简单的连接一根导线的事,而应该从基建就开始进行特别的设计,以达到设备运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