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岁的小明(化名)和好友在小区门口骑单车玩耍。一个急转弯后,他不慎连人带车摔倒,阴囊及腹股沟部位疼痛和出血。
在其他医院急诊手术清创并修复受伤阴囊和腹股沟后不久,小明出现持续高热,体温峰值达39.4℃。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时,感染指标显著性升高,CT扫描检查显示左侧髂骨中央有一个骨折孔洞,髋关节MRI显示左侧髂骨骨折伴脓肿信号影,盆腔内软组织广泛水肿信号影。
分析离奇受伤机制 探查术后感染真凶
“拍片瞬间,我们都很震惊。”接诊医生回忆道。CT显示,小明右髂骨翼中央竟有一个3cm直径孔洞样骨折线,不同于常见的骨盆挤压伤裂伤,更像是外来物体直接刺入。更关键的是,MR检查盆腔右侧出现多房性脓肿,仿佛暗藏一枚“炸弹”。
孩子受伤时家长不在场,孩子又说不清受伤时具体情况,只感觉受伤时会阴部被撞得部位很痛,当地急诊清创和修复术后疼痛和出血均得到控制,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术后高热、髂骨中央孔洞如何导致?又为什么在距离受伤部位20多厘米的髂骨和盆腔出现严重的感染?
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伍江雁团队经过询证逻辑推测,小明可能是孩子摔倒后被质硬物体从会阴部阴囊戳入,通过腹股沟进入盆腔,最终导致髂骨中央孔洞样骨折,伤后引起严重创伤性骨髓炎和盆腔脓肿,不能排除整个受伤通道内还有异物遗留;考虑孩子诊断为:“1、左侧盆腔和臀部血肿并感染?2、左侧髂骨骨折 3、左侧髂骨创伤后骨髓炎? 4、左侧盆腔异物?5、脓毒血症待删 6、左侧腹股沟疝和精索修补术后 8、左侧阴囊血肿清除术后”;需要尽快行“左侧盆腔和臀部血肿并感染切开探查、引流手术”控制感染、明确诊断。
术中,发现盆腔内髂骨孔洞骨折周围大量黄色粘稠脓液,约有100多毫升,在清理髂骨中央孔洞骨折端时,一大片黑色异物赫然卡在骨折缝隙中,完整取出这片黑黝黝、质地软的异物后测量,居然有3cmx3cm大小、厚约1mm,类似皮革或者纤维织物,它是什么?来自哪里?
在孩子经历“左侧髂骨骨髓炎和盆腔、臀部脓肿切开、病灶清理、引流术和左侧髂骨异物取出术”麻醉苏醒后,医师问询孩子和家长这块黑色片状异物是什么时,孩子立马说:“这是我裤子上的布片,因为我的黑色裤子上缺了一个洞,但是裤子被扔掉了!”
结合家长出示的自行车照片,这才明确了孩子的受伤机制:孩子高速骑行时摔倒,被没有胶套的金属车把手撞击,撕裂裤子,从会阴部阴囊戳入腹股沟,直至盆腔髂骨,然后退出,留下裤子上的布片,引起了后继严重的骨髓炎和脓肿。
病原微生物基因测序缉拿感染细菌,多学科联合手术治疗多系统感染
面对这个受伤超过2周合并严重感染的孩子,问题又来了,导致严重感染的是什么细菌?整个受伤通道内还有异物吗?感染有没有波及腹腔?
通过微生物基因高通量测序检测到以粪肠球菌为主的多种细菌,与感染组织培养+药敏结果的粪肠球菌吻合。
通过泌尿外科何军主任医师、普外科陈立建副主任医师、感染科刘静主任医师、临床药学向晓琴药师多学科会诊制订了后继抗生素治疗和二期手术探查计划,第一次手术7天后,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共同为小明实施了左侧阴囊腹股沟探查+左侧睾丸下降固定术+左侧阴囊腹股沟窦道切除术、腹腔镜探查术、左髂骨创伤后骨髓炎病灶清理、抗生素人工骨植入术,尽最大可能清除了整个外伤性感染通道,排除腹部受损和感染。
经过术后综合治疗,孩子疼痛和发热症状消退,感染指标快速降低接近正常,小明肢体活动改善,可以下地独立行走,达到出院回家继续口服抗生素治疗标准。
专家提醒:意外伤害,四项注意
湖南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伍江雁表示:“儿童受伤时创伤通道可能跨越数个系统或者部位,开放伤初期处理后,应该探寻受伤机制、范围,千万别只考虑局部‘缝合’。”他提醒家长:“四项注意”: 1、注意受伤细节:受伤地点、环境、如何受伤的;2. 注意受伤部位情况:有无破皮出血、有没有异物刺入;3、注意伤情处理:立即用干净水冲洗伤口,用干净衣物毛巾包扎伤口,受伤肢体制动冷敷; 4、注意伤后变化:伤口有无红肿和疼痛加重、伤后有无发热。
此次事件也暴露出青少年骑行安全的隐患。医生呼吁:骑单车、滑板时务必佩戴护具;自行车把手、踏板等尖锐部位安装防撞保护套;家长应教导孩子避免在危险地带高速骑行导致受伤或者撞伤其他行人。
通讯员吴丽霞 胡雄科 潇湘晨报记者任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