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蒋升 通讯员 辛宣
“我妈妈不知是怎么了,总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无论怎么解释都不听。”24岁姑娘小李(化名)近期可为这事愁坏了,便找到自己的医生朋友——浙中医大二院(省新华医院)中医妇科专家杨懿求助。
在详细了解来龙去脉后,杨懿告诉小李,她妈妈如暴风骤雨般的情绪轰炸,很可能是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出现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并伴有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和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围绝经期是女性完全绝经前的过渡阶段,一般可持续2~10年。”杨懿解释,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围绝经期平均年龄为46岁,绝经平均年龄在48~52岁。按这个逻辑计算,围绝经期可能会从44岁开始,并一直延续至55岁左右。
“那是不是只要我不和她吵架,等更年期自然过去就行?”小李好奇地问。
这其实是常见误区。
杨懿提到,绝经所带来的不仅是负面情绪,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躯体疾病。“长期缺乏雌激素会增加代谢性疾病风险,如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疾病等,也会导致尿生殖系统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浙中医大二院供图
听完杨懿科普的小李,第二天就立马带着妈妈来医院就诊。
经深入沟通,杨懿得知46岁的徐女士已三个多月没来月经,近半个月总觉得心慌心烦,这几天还觉得浑身皮肤灼热。在完成相关检查后,发现其确实已进入围绝经期,常规应对办法是口服激素类药物,而徐女士又特别担心这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上有一定优势。”杨懿说,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与肾阴不足有关,致使脏腑功能失常,机体阴阳平衡失调,继而引起失眠、心悸等症状。
在辨证论治后,杨懿为徐女士设计了颊针治疗配合中药调理的方案,通过针灸颈穴、背穴、骶穴等穴位,并给予补肾疏肝的中药。经一段时间的调理,徐女士的潮热及心烦等症状已有明显好转。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杨懿提醒,女性绝经期的健康管理不能只依赖治疗手段,应从绝经过渡期开始进行全面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每年健康体检、推荐合理饮食、增加社交及脑力活动和健康锻炼,在缓解相关症状的同时“治未病”,预防中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
为让更多女性科学应对更年期综合征,潮新闻联合省新华医院送出共计20个专家义诊号及相应福利,先到先得。
ID:1769
ID:1770
ID:1771
ID:1772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