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宁亚飞 周婷
与顽固高血压抗争23年之久的陈先生,被折磨得身心俱疲,近期他的血压失控,一路飙升至210/110毫米汞柱,生命岌岌可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专家发现,病因竟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的难治性继发性高血压。团队创新实施微创介入手术,“饿死”异常腺瘤。
血压常年飙升,竟是肾脏出了问题
陈先生23年前即被诊断为高血压,近期他即便规律服用4种强力降压药,血压仍无法控制,最高飙升至210/110毫米汞柱,并伴随视物模糊、走路不稳、手指麻木等危险信号。长达8个月的血压失控,让一家人忧心忡忡,他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高血压病科。
入院后,高血压科主任徐红新教授带领团队很快揪出血压失控的“罪魁祸首”:生化检查提示反复低钾血症,关键性“高血压四项”检测显示醛固酮/肾素比值高达15.59(显著超标),肾上腺CT发现了“元凶”踪迹,双侧肾上腺结节(左侧直径1.4厘米,右侧0.8厘米,疑为腺瘤),随后的卡托普利确诊实验阳性。而且,通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引进的CXCR4标记的PET-CT显像技术,提示有醛固酮内分泌功能的腺瘤。
综合分析以上指标,诊疗团队判定:陈先生所患并非普通的原发性高血压,而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的难治性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传统治疗方式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肾上腺,但陈先生双侧均有结节,并且有严重的冠心病,基础疾病较多,麻醉及手术风险高、创伤大,不具备实施外科手术条件。
精准栓塞手术“饿死”异常腺瘤
治疗陷入“僵局”后,徐红新教授带领吕永楠教授、叶迪博士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经皮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这是一种通过微创介入“饿死”异常腺瘤的高精尖技术,可精准阻断患者肾脏腺瘤的血供,实现腺瘤组织坏死,从根源上消除高血压的“源头”。
6月28日上午,在徐红新教授、吕永楠教授的精密协作下,手术团队经患者右侧股动脉建立通道,反复进行肾上腺动脉造影精确定位,确认目标血管后实施“关键一击”——将无水酒精缓慢推注入供应腺瘤的分支动脉。手术全程顺利且耗时不到1小时。
术后复查造影显示,目标分支动脉显影消失,栓塞成功。术后第一天,陈先生原本顽固的收缩压从180毫米汞柱降至150毫米汞柱,困扰他多时的高血压危象终于被有效遏制。经过术后康复治疗,血压稳定、状态良好的陈先生,于6月30日出院。
“难治”的高血压得先确定病因
徐红新介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常见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一般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10%左右;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占比可达20%以上。相较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所带来的危害更大,更容易发生冠心病、房颤、心衰、脑出血、肾衰等心脑肾损害。约30%的患者合并低钾血症,可出现麻木、乏力、抽搐、夜尿次数增多等症状。
高血压中心主任包明威教授提醒,使用多种降压药物都难以控制血压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要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并确定病因。此外,对于无法切除的小腺瘤或者双侧增生多发结节者,经皮介入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首届“国家杰出医师”、心血管医院院长江洪教授表示,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主体组建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在心血管救治领域精、准、快的强劲实力。除此之外,心血管医院集门诊、检查、检验、病房、介入中心为一体,不仅让患者“不出楼完成一站式就医”,更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了空间保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医院高血压病科是湖北省首家也是唯一以高血压综合管理及精准介入技术为核心的亚专科,常规开展高血压精准诊疗及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筛查与干预。科室依托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联合内分泌代谢专家、肾脏病专家、超声影像团队、专科护理团队,构建覆盖“门诊精准评估——病因分层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围术期精细管理——靶器官保护——终身随访干预”的全流程诊疗体系,实现从血压控制到靶器官功能维护的全程化管理,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精准化、人性化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