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媒体滚动

□ 韦晔 宗春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如何发挥好中医药独特优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时代必答题。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重要组成,其传承创新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将中医药形象比喻为“钥匙”,凸显了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中医药以阴阳五行以及精气神等传统哲学理论为精神内核,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融合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认识论、世界观及价值观,体现了“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等哲学理念。因此,大力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经过中国人民的反复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世界文明贡献了独特智慧和原创成果。中医药从经验医学转化为经典理论,是凭借开放包容的理念,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优化,汲取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精髓。进入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更要坚持开放包容,大力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结合现代科技发展中医药理念,深化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将中医药打造成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文化交流的“健康窗口”。

中医药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经验医学,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疾病谱、健康观念、医疗服务模式等均随之改变,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迫切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突破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医药经典理论、中药方剂、地方学术流派、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整理、挖掘。另一方面,要结合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模式,促进中医药技术、理论、服务再创新。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解决群众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

当前,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需求。然而,目前中医药服务距离群众期盼尚有一定差距,传承创新发展尚需进一步加强。

首先,中医药特色优势需进一步发挥。部分中医院以中医为本的功能定位彰显不充分,运用中医药解决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能力和底气不足,中医内涵特色丰富的诊疗项目开展不多,中医药理论与“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服务中的体现不够充分。

其次,中医药服务模式需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部分地区中医药服务资源匮乏,县级公立中医院覆盖率不足。另一方面,专科特色不明显,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中医技术人才不足。此外,“中医多学科一体化诊疗”“中医全科化”等创新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

再次,中西医结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优势和效果虽然得到公认,但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整的评价标准。当前,部分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规模较小、设施设备陈旧,床位规模萎缩,且“西学中”氛围不浓,主动性不足。

最后,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进一步加快。部分中药材来源和质量不稳定,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现象。此外,部分药材炮制方法不规范,炮制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一些中药饮片全链条可追溯体系还不健全,导致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对中药饮片的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来看,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应有之义。

首先,要健全完善中医药制度体系。将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兼顾中医药发展特点,在分级诊疗、“三医”(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公立医院改革、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充分融入中医药思想和元素。优化中医药行政管理、运行模式、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凝聚政府、部门、社会、行业等合力,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深入发展。

其次,要提升中医药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区域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并优先发展。一方面,要完善中医药服务模式,强调中西医协同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连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此外,还要聚焦重大疑难病症和急危重症,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服务质量优化和能级提升。

再次,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作用。优化“中医治未病”服务供给,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制定推广标准化“中医治未病”方案。聚焦肿瘤、肾病和甲状腺疾病等,积极开展疑难危重等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研究,形成可推广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立中医药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中西医协同机制。

最后,要用数智技术赋能中医药创新发展。持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智能感知等数字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应用,建设中医药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广应用中医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基于传统中医思维,利用辅助诊疗设备,从多维度采集四诊信息,建立“辨体—辨病—辨证”“三辨”诊疗模式,使用人工智能总结、分析、研判,为临床提供评估、诊断、治疗、疗效评估等支持。

(作者分别为:扬州大学医学院博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章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2025-04-08 05:00:00
广东举办2025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多举措护航母婴健康
2025-04-07 21:21:00
襄阳市三原幼儿园开展守护健康 “幼”见美好主题活动
2025-04-07 17:35:00
汉滨区城东小学开展“预防春季传染病”班队会活动
2025-04-07 16:12:00
来一场春日“舌尖踏青”,解锁传统美食里的中医养生智慧!
2025-04-05 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