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枝条攀援的梧桐树下,科技园区正拔节生长;大江奔流间,产业集群聚链成势;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营商环境迭代升级。
3月31日,“赢在江苏—寻找 2025 优化营商环境新实践”全媒体行动正式启动,聚焦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开讲营商环境“江苏故事”。首期,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南京,走进企业闻心声、对话政府聊政策,由点及面探寻江苏营商政策环境的创新举措。
如果您在投资创业中,遇到的关于营商环境的好故事、好建议或是遭遇的烦心事,都可拨打025-96096告诉我们,共同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再提升。
【政策面面观】
拿地即开工,五个工作日内“五证齐发”
在江宁开发区水阁路,国内储能安防“龙头企业”中科和微的生产研发基地正在加速建设中。今年2月该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五证到手”仅用了3个工作日,实现了从拿地到开工“零时差”。上半年该项目将正式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5.1亿元。
正在建设中的中科和微的生产研发基地。
制造业重点项目“五证齐发”改革是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的代表性举措,今年将在全市推广。以往,一个项目从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办齐“五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需要3到6个月。今年出台的《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要求将办理时长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争分夺秒为企业抢抓市场先机,节约运营成本。而中科和微项目更是刷新了记录。
“我们2014年就在南京发展,以往是租地生产。这次拿地自建生产研发基地,就是因为南京具有优质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办事高效务实,让我们对外来发展充满信心,敢于投入扩大生产。”中科和微(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江雯迪说。
江宁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江宁区发挥全链审批服务机制作用,专业团队全程帮办,集中攻坚难点,并联推进土地征供、规划审查等流程协助企业完成材料申报、前置审查等环节,同时以“政企通”约见平台、全链审批服务3.0行动为抓手,推动“地等项目”要素保障与部门协同服务深度融合,确保“企业零跑腿、审批零时差”。
“五证齐发”在江宁已经成为常态。总投资50亿元的2025年省级实施类重大项目中储国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近日同样在签订土地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五证齐发”,成为南京市2025年首个实现“五证齐发”的省级重大项目。截至目前,该区今年已有13个项目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竣工即投用,帮企业提前3个月投产
4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的南京智能汽车产业园。办公间里,研发人员们正忙着为一款即将交付的智能操作软件做最后测试。该园区由中科创达建设,去年年底建成投用,也是企业南京子公司所在地。
中科创达是国内首家上市的智能操作系统技术企业,2012年在南京成立了子公司。“公司选择南京,就是看中区域科技创新的显著优势。”南京中科创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飞介绍,公司与在宁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相关技术成果已应用于30余款量产车型、5000万辆汽车。
随着业务发展,公司决定在雨花软件谷核心地段拿地,建设一座产业生态园区,在满足公司自身办公需求的同时,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软硬一体化的综合载体。然而在园区建设期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工程进展缓慢。
去年出台的《南京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广“竣工即投用”,优化联合管理和协同服务,提升竣工验收效率,推动项目尽早竣工投产。围绕这一要求,南京各区都拿出了特色举措,加速推进重点项目。针对中科创达遭遇的痛点,雨花台区创新推出“竣工即备案,备案即装修”服务模式,实施“资源库前移+专家库护航+部门并联审批”。
黄飞介绍,去年9月,园区从竣工备案到装修进场仅26天,对比常规流程2-3个月,直接为企业节省1500万元成本,使项目提前90天投产,于2024年底正式建成。“提前投产还让我们恰好赶上一家车企自动驾驶项目招标,我们最终成功中标,新增了3000万订单!”
提前3个月建成投产的南京智能汽车产业园。
建成后的南京智能汽车产业园是目前中科创达在全球40多个城市中规模最大的子公司和研发中心。黄飞介绍,园区内的三幢楼宇中,A座为中科创达自己使用,B座已被一家行业龙头整楼预订,C座作为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生态企业集聚,也有6家企业预订作为区域总部。
出海再提速,“南京药”抢滩国际市场
在南京江北新区医药谷,驯鹿生物生产实验室内,制药人员正在对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进行精密“调配”。该药品是我国首款自主研发且全流程自主生产的CAR-T产品,通过将患者血液中的T细胞改造成“细胞武器”,再回输到患者体内对癌细胞实施精准打击。
驯鹿生物实验室,CAR-T药正在生产中。
今年3月26日,香港大学医学院宣布,一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了驯鹿生物伊基奥仑赛注射液治疗一个月后,不仅取得显著疗效,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这标志着全国首例国产CAR-T药品跨境供药治疗患者取得成功。
生物医药是南京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2024、2025连续两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都重点提出了不断壮大生物医药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强化医疗等领域对外开放等要求。
记者了解到,CAR-T产品是“细胞活体药物”,对运输条件要求苛刻,从生产到使用的时限以小时计。此次之所以能成功出境,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全方位支持。南京海关及江北新区多政府部门,极大优化了风险评估、进出口物品查验和放行流程,显著提升了过关效率。同时,江苏省药监局积极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并高效完成了伊基奥仑赛注射液药品出口销售证明的办理工作,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保障。
“正因为有优质的营商环境,我们企业才能走得更远。”驯鹿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金华介绍,伊基奥仑赛注射液上市以来商业订单累计数百例,并且该产品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新加坡正式受理。突破了跨境物流瓶颈,南京产的创新药将走向广阔的国际市场。
【权威对话】
用“地方味”的政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
今年1月,《南京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作为今年全市首个规范性文件出台。2月,南京以“新春第一会”的高规格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更加全面深入部署。一系列信号释放出南京提升为企为民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重要关口,南京将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保障支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了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贾尚斌。
记者:今年的《工作要点》相较于往年政策,更加关注哪些方面?
贾尚斌:这是2018年以来南京出台的第7个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的重要要求。市发改委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牵头部门,在政策起草时更加注重“企业视角”“用户思维”。今年的十条举措重点围绕要素、服务和制度三个维度,力求精准务实。
记者:说到精准,南京将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服务本地企业发展需求?
贾尚斌:科教资源、金融资源是南京的优势。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立足南京实际,抓紧抓实各领域资源要素保障,推出一系列有“南京味”的营商政策和服务。比如,我们将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对接平台,定期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两项清单”;打造“宁创”品牌,全年将面向经营主体发布应用场景1000个;分批设立30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精准便捷服务等。
记者:企业是营商环境的评价主体,南京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市场认可度?
贾尚斌:南京将针对政企互动渠道、行政审批效能、知识产权等反映较为集中的相关问题,拿出实打实的改进措施。例如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逐步推广实施制造业重点项目“五证齐发”,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五证”在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5个工作日内发放。通过行政审批“和时间赛跑”,为企业降本省下“真金白银”。
同时,南京将着力构建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形成有“认可度”的营商体验。例如,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确保联合抽查数量占双随机抽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40%,“综研联检”平均合并3个以上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任务;在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对外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高水平对外开放。
记者:市发改委将如何推进各项举措落实落地?
贾尚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企业和群众关切问题的内在要求。市发改委将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政策的牵头实施、监督考核,以“说到做到”的工作作风,持续深化改革探索,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支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