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暖新驿站’越来越多,给我们外卖骑手带来很多便利,而且,社区还开展各类活动,让我们感觉很温暖。”美团外卖员小李表示。今年以来,济阳区坚持党建引领,织密服务阵地体系,压实部门党建工作责任,整合力量资源,帮助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向纵深延伸,凝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新力量”。
让新就业群体有个“家”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强大优势和力量所在。新就业群体活跃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
8月28日,济阳区社会工作部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红十字会举办了“新力量•急先锋”新就业群体急救技能培训暨网约配送行业党支部成立活动。
成立仪式上,济阳区为积极参与到急救行动中的网约配送员杨传林、崔建坤颁发“最美救护员”证书;宣读了区网约配送站点临时党支部成立决定,并向网约配送员、快递员中的党员代表颁发“党员先锋骑手”标识牌,鼓励他们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带领广大新就业群体共同进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价值。
去年,济阳区成立了济阳区个体私营企业和外卖行业联合支部委员会,选派一名熟悉党建和餐饮行业的领导干部兼职支部书记,确保机制正常运行。此外,济阳区还组织成立济阳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青年工作委员会,由各新业态业务主管部门和新业态相关负责人共计12人组成。青工委的成立,有效服务了“两新”组织群体青年需求,既为青年成才成长搭建平台,同时也激发了“两新”组织群体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
如今,济阳区充分结合新就业群体实际,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把理论学习、党日活动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起来,把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强化从业者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
让新就业群体在敬业担当中发光
“刚培训过急救知识,没想到真用上了。”不久前,外卖骑手李先生救助晕倒老人后感慨。这背后,是济阳为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的全链条响应机制:入职先学“暖心课”:新人培训必上“社会责任与应急处理”课,消防演练、急救实操成常态,既教救人也护安全;平台架起“信息桥”:外卖、快递等平台专设联络员,把好人好事挖掘纳入企业责任清单,确保每桩善举都有记录。
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在济阳的社区里早已不是啥新鲜事。济阳区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社情”的天然优势,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作为基层治理的“末梢探头”作用,引导“移动网格员”融入基层治理,动态上报社区安全隐患、环境卫生、设施损坏等问题,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更通过“移动网格员”制度推动其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参与治理”的角色升华,完成组织覆盖的实质性突破,使新就业群体逐渐成为社会治理的“新”力量。
如今,全区的新就业群体已成为治理生力军:85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110余条安全隐患被及时上报并解决,帮助居民群众解决身边小事50余件,通过即时性服务填补基层治理盲区,提升社区生活安全感和便利度……这些奔波在街头的身影,正用一次次挺身而出,让“共建共享”的幸福图景在济阳越绘越美。
为新就业群体打造暖心港湾
社区治理需要“小哥”们的力量,“小哥”们也同样需要社区的温暖和关爱。
为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面临的难题,济阳区积极行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整合资源,精心打造26个泉新泉驿“暖新驿站”。这些驿站主要分布在商圈、社区、交通枢纽等新就业群体集中活动的区域,形成了便捷的服务网络。驿站内配备了饮水机、微波炉、充电宝、急救箱、图书角等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的温情空间。
共享换电柜的推广,是我区“新就业群体服务升级”的又一务实举措。共享换电柜是一种专门为电动车设计的智能换电设备。当骑手的电池电量不足时,只需将耗尽的电池放入换电柜中,再取出一块满电的新电池即可继续工作。整个过程简单快捷,大大缩短了等待充电的时间。
目前,济阳区已布局换电点20余个,覆盖商业综合体、居民小区、交通枢纽等配送密集区域,采用扫码取电模式,每块电池续航可达5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骑手一天的配送需求。
此外,针对快递小哥和外卖骑手对小区门牌标识、小区内部道路不熟悉等问题,济阳区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各社区推出“友好地图”,在各小区信息公示栏等显眼区域张贴小区平面图,平面图上标注了出入口、楼号、单元号、物业等相关信息,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提供便利。
从思想引领、权益保障,到关爱服务、参与治理,这场久久为功的深度互动,既彰显了城市的温度,更是劳动者与城市相互成就的生动实践,谱写出“城市为人人,人人为城市”的现代化治理新篇章。
记者:王静静 通讯员:刘姝琪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