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就业稳则经济底盘稳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实现了“开门稳”,数据显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成为经济向新向好的重要支撑。结合核心CPI回暖、服务业增长强劲、新动能产业加速发展等指标变化趋势,能够清晰看出就业市场的稳定不仅关乎民生,更是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底盘。

就业稳,首先得益于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文体娱乐等新兴服务业增长迅猛,成为吸纳高质量就业的主力军。与此同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快速扩张,不仅创造了大量技术岗位,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10%左右,新兴领域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印证了经济新动能对就业的强劲拉动作用。

就业稳,还源于政策协同发力的精准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延续并优化稳就业政策组合拳,包括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创业担保贷款扩围等举措,有效缓解了结构性就业矛盾。例如:内蒙古开展各类劳务培训297期,培训农村牧区劳动力14555人次。此外,以旧换新、消费券等促消费政策间接刺激了零售、物流、家政等行业的用工需求,形成“政策促消费—消费带就业—就业稳收入”的良性循环。这种系统性施策,使得就业市场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时仍保持较强韧性。

就业稳,更深层次反映了经济内生动力的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6%,高于经济增速,表明经济增长的成果正更多转化为居民收入。收入提升直接增强了消费能力,推动服务消费、品质消费持续升温,进而反哺就业市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月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企业预期改善带动招聘需求回暖,微观主体的活力正为就业稳定注入持久动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观察经济成色的重要窗口。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就业市场的稳定不仅为宏观政策提供了腾挪空间,更成为社会预期向好的“压舱石”。从国际对比看,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能保持就业大盘稳定颇为不易。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就业长期稳定提供了根本保障。未来,随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协同,就业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展望全年,尽管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稳”的基调更加明确,“进”的动能持续累积。就业形势的稳定,既是经济结构调整成效的直观体现,也是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只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技能人才培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中国经济必将在转型升级中筑牢底盘,在风雨洗礼中行稳致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雄琛(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江汉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

相关文章
东湖评论:就业稳则经济底盘稳
2025-04-18 20:55:00
鲍威尔谈关税影响:美联储或面临双重目标相互冲突的挑战
2025-04-17 21:36:00
以“水”为笔 聊城推进现代水网建设 擘画人水和谐新图景
2025-04-17 07:10:00
2025中国经济开局良好,未来如何应对“关税战”冲击?
2025-04-17 07:03:00
玛沁70个重大项目 集中开复工
2025-04-17 0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