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 镝】
在“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一场盛大而庄严的庆典在莫斯科红场举行。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应邀出席庆典。
——庆典,是为了铭记。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俄罗斯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名言,表达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
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深陷战火,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铭记苦难的战争历史,捍卫血染的胜利成果,是庆典的应有之义。
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中国14年抗战,3500多万军民伤亡,用鲜血抵抗日寇侵略;苏联2700多万军民前赴后继,铺就了莫斯科至柏林的胜利道路。在历史真相面前,“忽视中国说”“西方中心说”和“日本受害论”等为了政治利益而歪曲历史的言论不堪一击。
——庆典,是为了重温。
二战结束以来,中俄两国始终珍视并赓续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东方佐尔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回望这些生死攸关的历史镜头,便能深切感受到中俄何以成为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
10年前,习近平主席就曾应邀赴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同年9月3日,普京总统赴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今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应邀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两国领导人相互出席彼此举办的纪念活动,是基于共同的历史记忆,也是为了重温历史、赓续友谊。
——庆典,是为了前行。
“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联合国宪章》序言里的话语,展现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决心。
确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成果。如今,联合国走过80个年头,但当前种种分歧与撕裂依旧暗流涌动。一些国家试图用模糊的“规则”取代《联合国宪章》,削弱联合国作为世界秩序基石的权威性,单边主义的抬头背离了二战后的多边合作传统,历史修正主义的蔓延加剧了国际体系碎片化。
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共同肩负着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公平正义国际秩序的艰巨使命。中俄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上互相支持,凝聚全球南方发展进步合力,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站在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人类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汲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80年前,50多个国家同仇敌忾,为了共同的和平理想并肩作战,证明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正道,更凸显了多边合作在面对全球性威胁时无与伦比的力量。
“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携手前行。
(本报记者 阮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