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在区域竞争激烈的当下,人才已然成为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头市紧扣“双招双引一优化”战略,春季校园招聘期间,在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组织下,市人社局积极对接教育、医疗、文化等部门,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锚定“三大高地”等重点领域,通过创新引才机制、优化人才生态,全力打造人才汇聚高地,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靶向施策
教育人才“蓄水池”加速扩容
打造教育高地,发展教育事业,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传承者。早春三月,包头师范学院体育馆内人头攒动,2025年春季校园招才引智暨高校科研成果对接转化活动盛大开幕。62家与师范专业高度契合的企事业单位组成“招才矩阵”,带来涵盖师范教育、营销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的243个岗位,释放出1444个人才需求。招聘现场,用人单位不仅晒出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更围绕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推出学术交流基金、名师结对培养等全周期培育机制。这场精准对接专业特色与用人需求的活动,现场收到意向简历505份,为校企协同育人搭建起高效桥梁。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人才储备质量,3月下旬,教育招才小分队兵分两路,奔赴陕西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开展揽才行动。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包头市第九中学、包头市第一中学、包头市第九中学外国语学校3家市直属中学精心筹备了13个岗位、16名教育人才需求,涵盖语文、数学等7大学科。招聘会采用“试讲+说课+专家答辩”的多维考核模式,对应聘者的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进行全面评估。活动期间,共接收意向简历117份,其中硕士学位39人,占比达33%。截至目前,已有9人通过严格筛选,拟入围综合考察和体检环节。
招聘会现场,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招才引智党员先锋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党员干部化身“政策讲解员”和“服务保障员”,不仅为求职者深度解读人才安居补贴、人才公寓申请、青年人才奖励等惠才政策,还现场演示“包头人才服务”小程序的使用方法,提供从政策咨询到手续办理的“一站式”服务。
精准发力
医疗人才“强磁场”效应凸显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建设医疗高地“2.0版”,人才是关键支撑。今年以来,包头市招才引智医疗小分队抢抓校园春招“黄金期”,组建“三甲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的引才联盟,奔赴区内外10余所医疗类专业院校招揽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共收到投递简历508份,其中硕博人才占比超75%,创下近年来医疗引才规模和质量的新高。
在包头医学院专场招聘会上,43家医疗企事业单位拿出“硬核”福利诚意满满:在以往招聘中提供健康体检、带薪年假、科研启动基金等常规待遇外,部分医院还针对紧缺专业人才推出“安家补贴+科研配套经费+职称晋升绿色通道”的“人才大礼包”。现场提供的185个岗位覆盖临床、护理、药学等紧缺领域,需求达906人,吸引了674人投递简历。“我们希望通过优厚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吸引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扎根包头,为提升区域医疗水平贡献力量。”包头市中心医院招聘人员表示。
跨省揽才行动同样成果斐然。3月中旬至4月中旬,由包头市中心医院、包头市肿瘤医院、包头市第三医院等11家公立医院、企业医院、民营医院组成的引才团,携带70个岗位、174名医疗人才需求,走进哈尔滨医科大学、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等高校。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手持宣传册热情推介:“包头医疗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我们有三甲医院的优质平台、前沿的诊疗设备、充足的科研经费,更有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就等优秀的你加入!”
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推出的智能匹配系统“千岗汇码”在面对毕业生关于学历和岗位匹配的咨询中发挥了“快查快找”的积极作用,工作人员只需打开系统输入求职者的学历和所学专业,就能快速检索到合适的岗位信息。一名康复专业的毕业生通过系统,迅速锁定东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在引进的康复医师岗位,随即与医院人事部门取得联系,进一步了解医院基本情况和入职待遇。经过短暂的交流,该毕业生通过“码聚英才”小程序当场投递了简历。“这种智能化的引才方式太高效了,大大节省了我们求职者的时间和精力。”该毕业生高兴地说。
市中心医院在本次引才中聚焦精神医学专业人才,通过提前对接内蒙古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毕业年级班主任,详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就业意向,并向学生精准推送招聘岗位和相关信息。同时,医院还邀请学院专家参与招聘考核,提升人才选拔的专业性和精准度。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种精准对接的方式,引进一批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的精神医学人才,补齐医院在这一领域的人才短板。
文化赋能
人文领域“人才链”逐步完善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塑造着一座城市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在推进教育、医疗领域引才的同时,我市同步布局文化人才储备,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春季招聘期间,我市组织东河区图书馆、九原区融媒体中心、固阳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带着影视制作、音乐表演、文物与博物馆等11个专业技术岗位需求,走访天津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引才觅才,共收到意向简历170余份。
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包头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城市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文化创意、非遗传承、文化产业运营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
“包头的文化氛围很浓厚,而且有很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我非常希望能加入这里的文艺团队,参与更多优秀作品的创作。”一位毕业生说。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市积极招引文化创意人才,突出城市文化属性,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文化人才发展搭建舞台,提高文化队伍专业化水平,以优惠政策、荣誉表彰、职业发展等举措,鼓励文化人才干事创业,为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生态升级
人才政策服务兑现提质增效
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构建起涵盖政策支持、生活保障、事业发展的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城市对人才的“西引力”。
以“包头市人才政策包550”为核心,为来包留包人才积极兑现安居住房、青年人才奖励等政策。建立“日调度、周汇总、月研判”工作机制,实现政策兑现全流程压缩30%以上,通过流程再造提质效打破工作“惯性思维”,让流程走得再快一点,人才等待再少一点。从申请、审核到资金拨付,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最快可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审核、次月公示并组织奖励资金发放工作,确保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青年人才手中,切实让人才感受到“真金白银”的诚意。
如今的包头,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务实创新的举措,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全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人才“活水”持续奔涌。随着“三大高地”等领域人才梯队不断完善,人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向着教育领先、医疗优质、文化繁荣的现代化目标加速迈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人才引领创新的新篇章。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策划:张建芳,周旭;记者:李春燕;通讯员:陈静)
锐 评
以人才“活水”浇灌城市发展之花
□李春燕
在区域竞争的激烈浪潮中,人才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包头市紧扣“双招双引一优化”战略,精准发力,以创新之举引才育才,成效显著。
教育领域,通过校园招聘、跨省揽才,精准对接专业与需求,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医疗方面,组建引才联盟,推出优厚福利,借助智能系统实现高效匹配;文化层面,挖掘城市文化底蕴,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完善“人才链”。同时,包头不断优化人才政策服务,压缩政策兑现流程,让人才安心扎根。
一系列举措不仅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注入强劲动能,更构建起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实现了从“引得进”到“留得住、用得好”的跨越。当人才“活水”持续奔涌,“三大高地”建设根基将愈发坚实,包头也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大步前行,以人才引领创新,谱写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