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张雨
绘图 刘阳
春季正是春笋大量上市的时节。在品尝这“春季限定”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如果食用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据外地媒体报道,浙江省的一家医院此前接诊了两位患者,都出现晕厥、呕血等症状,其中一位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经询问,他们此前都吃了300克以上的春笋。经内镜检查,确诊二人均有消化道出血。这条新闻引发网友关注,“多人因贪吃春笋呕血晕厥”的话题登上热搜。
女子连吃5天春笋致消化道出血
近日,“多人贪吃春笋呕血晕厥”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关注。评论区里有很多网友好奇,为什么吃春笋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对此,武汉市普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张妍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春笋里含有粗纤维,过量食用会在我们的胃肠道内反复摩擦,损伤胃黏膜,引发出血;同时,春笋中的草酸会刺激胃黏膜,如果本身就有胃溃疡,草酸的刺激会让溃疡面进一步扩大,甚至引发出血。草酸还会和胃里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这种物质很难被消化,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大量食用春笋会使胃肠道“超负荷运转”,导致胃黏膜受损,特别是本身有胃溃疡、胃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张妍主任介绍,每年这个季节,都有不少人因吃春笋引起不适而到医院就医,这主要是由于春笋中含有一些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成分。此前,她曾接诊过一名女性患者,在连续吃了5天炒春笋后,出现了上腹部疼痛、腹胀、黑便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后来经询问了解到,这名女患者原本就患有胃溃疡,又大量食用春笋,春笋中的粗纤维和草酸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溃疡病情,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最后通过内镜下止血,才顺利康复出院。
专家教你吃笋的“最佳姿势”
哪些人群应慎重或避免食用春笋?张妍主任指出,大量食用春笋可能会导致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肠梗阻等问题,因此,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食用春笋会加重病情;春笋中的粗纤维和草酸会刺激肠胃,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营养的吸收,老年人和儿童消化功能较弱,容易因食用春笋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果春笋中的草酸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还可能引发肾结石、尿路结石等,肾结石、尿路结石等,结石患者应谨慎食用;春笋中的草酸会加重结石风险;过敏体质的人群食用春笋可能引发过敏症状,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问题;长期卧床或消化功能差的人群,容易因食用春笋导致肠梗阻。
张妍主任提醒,即便是没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吃笋时也多加注意,首先应适量食用,健康人群每日食用春笋不宜超过50克,同时要避免连续多日食用;其次,烹饪春笋前要先焯水,可以切块后放入沸水中焯5-10分钟,这样做不仅能去除春笋的涩味,使其口感更加爽脆,还能有效去除草酸,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第三,建议搭配易消化食物,比如可搭配粥、汤等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肠胃负担;最后,建议大家细嚼慢咽,充分咀嚼春笋,帮助消化,避免因纤维素过多而引起不适。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