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过桥如弹琴,“响板桥”护佑乡里

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多所高校开展的“沪派江南-桥驿溯源”专题调研已开展半月有余,在近日举办的成果交流会上,古桥名录的增补成果令众人耳目一新。

据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调研成员周荟玲介绍,经过对松江区古桥清单摸底,初步绘制了一幅涵盖37座古桥的分布图。相较于最初的名单,这份新图背后有着丰富的来源构成,团队通过座谈会、联网搜索以及查阅《松江文物志》3种途径,又分别挖掘出1座、3座和8座古桥,让更多古桥“被看见”。

在与古桥密切接触的半个月里,一线调研人员捕捉真实的历史刻痕,也采撷到口耳相传的民间记忆。一座桥的规划构想以及最终建成,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实证,更体现出这个地区民众的文化基础及其群体所拥有的信念。即便在太平年月,此类民生工程的营建也需要一些胆识和雄心。

过桥犹如弹钢琴,小昆山镇荡湾谢家村的永兴桥堪称奇观,暗藏着精妙的声学设计。它是松江独一无二的“响板桥”,近年来入选“小昆山新十景”,是本次调研新收录的古桥。

遥想当年,这是一座承担着防盗重责的桥。据资料记载,清康熙年间,此地偏僻荒远,村民饱受盗窃之苦。一位村民在苏州研习石像雕刻,学成归来后,凭借扎实的本领,精心建造这座石桥,希望它能为村子带来安宁。清康熙五十年(1711),石桥落成。桥上的每一块桥板石都刻有花纹,桥板石块之间还留有米粒大小的缝隙。

奇妙的是,人们过桥,步子踩在石板上,好比手指弹在琴键上,随着步伐的轻重缓急,石桥会发出“咯咯咯”“通通通”的响声。而桥墩的独特结构像是放了个铃铛,桥板的响声传导给桥墩,声音会变化、增强。这种设计有效起到震慑和示警作用,能缓解村子财物被盗的困扰,还为走夜路的村民增添几分勇气。在当年野地坟丘磷光荧荧的路况下,村民途经此桥,听到熟悉的响声,心中恐惧便会消散大半。于是,“响板桥”成为邻里乡亲间对其更为亲切的俗称。

在民间爱好者近期拍摄的影像记录中,我们依然能够清晰辨认,桥梁上镌刻在六角形框中的“永兴桥”桥名,一侧桥铭显示出建桥时间为“道光四年”,另一侧桥铭是“桃月重建”,记录古桥在岁月长河中的一次重要修缮。

如今“响板桥”很少有人行走,但有一种叫作“根”的东西,它像长长的丝线,连结着村民对故乡的眷恋情怀。

另一座从文献钩沉中浮出水面的张塔桥,层层叠压着七个世纪的历史年轮。据文物志所述,该桥位于东外街,单跨平板石桥,长4.1米、宽2.5米,跨东门护城河。南宋《云间志》已有记载。

该桥原为单拱石桥,元代至正初年重建后更名为“众安”,桥面用木板覆盖。明代嘉靖三十三年(1554),该桥毁于倭寇来袭,从此变成石桥,改称“万春”,桥上还建有文昌阁、中玄帝行宫。每年立春,府官员前往东禅寺,驻节郊迎,这座桥是必经之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此桥改建为平板石桥,桥南北两额各有三个圆形开光,阳刻“张塔桥”三字。

石头与石头的并列,构成时代与时代的交错。这些横跨时空的“书页”,正等待着考察者来破译其间的文明密码。这场隔世的“敲叩”,沉睡的石头正以悠远的回声作答。

古桥新发现,持续进行中。

相关文章
过桥如弹琴,“响板桥”护佑乡里
2025-04-07 09:44:00
土地流转有良方 特色种植结“富果”
2025-04-05 12:14:00
区媒看西夏 | 宁夏日报:富宁村528户村民有了新户口簿
2025-04-02 1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