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怎么办 朋友说了算。 苏报融媒记者 刘争 摄制
水袖翩翩,舞者挥动情意绵绵;琴箫合奏,歌者唱出花好月圆,5月5日,在太仓海运堤,不少路人都被一场古香古色的婚礼吸引。从亲迎、交拜礼到结发、执手礼,整个婚礼流程是由新郎根据《礼记》《仪礼》亲自策划还原的“汉式婚礼”,而汉舞、传统曲目、变脸等节目都是邀请新人的好友们友情出演的。相识多年的默契让一群年轻人打打闹闹就把婚礼操办了。新郎黄凯晨说:“办这场婚礼花了很多心思,大家都很满意,但确实没怎么花钱,除了吃饭几乎没有别的费用。”
说起新郎新娘的相识,那是一段“始于衣冠”的爱情。6年前,新郎黄凯晨有位朋友在拍摄一部汉文化的宣传片,其中有一段场景需要一位书生打扮的角色出镜。“当时朋友邀请我去客串这个角色,给我寄来了一套汉服让我试穿,男生平时穿衣服都比较简单,遇到这么复杂的服装,我捣鼓了半天也没穿好。”
朋友们在帮新人整理服装。受访者供图
当时,新娘李忱慧还是黄凯晨的普通同事,她爱读《红楼梦》,爱看古装剧,对传统文化也颇有研究。看到有同事在捣鼓汉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凑了过来,又看到对方笨手笨脚穿不明白,她心里觉得这个男生有点可爱。于是及时伸出了援手,帮他把衣服穿上,还不忘调侃一句:“你看你,瞎捣鼓半天,明明两根绳子一系就好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黄凯晨略带害羞地说,当时自己的内心就因她温柔的言谈举止泛起阵阵涟漪。
之后,两人算是正式成为朋友了,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汉服相关的活动,一起分享养猫心得,不过迟迟没有确定恋爱关系。李忱慧说,那个时候对婚姻没有太多的向往。“主要是觉得自己一个人生活明明很自在,突然说要和另一个不了解的人共同度过余生,我觉得很害怕。”而黄凯晨很不理解互联网上盛行的消费主义爱情观,他很向往爱情,但又害怕自己的爱情会成为物质的“俘虏”。虽然彼此都没有谈恋爱的心思,但那段时间,两人相处十分合拍。
相处了一年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李忱慧回忆,那段时间里,唯一陪伴自己的小猫去世了,除了伤心难过外,每天回家都感觉异常安静,心里空落落的。在她开始重新思考往后的人生是否应该一个人度过的这段时间,黄凯晨不仅帮她一起埋葬了小猫,而且经常陪着她聊天、散心,久而久之,李忱慧也被对方的细心和耐心所打动。一次吃完晚饭,黄凯晨送李忱慧回小区,看着夜色中对方渐行渐远的背影,突然生起了一种莫名的情愫。他回忆:“当时虽然大脑一片空白,嘴上却问对方愿不愿意谈个恋爱。”而在李忱慧的记忆中,黄凯晨的表白并不突兀,“通过一年的相处,我觉得他很有责任感,我俩在一起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李忱慧是东北人,在一起后随着黄凯晨留在太仓,因为两人都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李忱慧也很快融入了黄凯晨的圈子。“听到我谈恋爱了,朋友们都很激动,尤其是汉服社的朋友专门给慧慧准备了几套汉服。”黄凯晨还记得第一次带李忱慧去汉服社的场景,当时她换了一套宋制汉服,穿上之后,朋友们都夸好看,“她轻轻挥动衣袖,‘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这句话在我心中具象化了。”
黄凯晨的母亲也非常喜欢古典文化,得知这对小情侣对汉服非常感兴趣,她非常支持,不仅专门给两人挑了很多套汉服,而且经常和他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还主动分担活动的后勤工作。李忱慧回忆,那时候经常会在社团或朋友拍摄的宣传片、组织的演出中客串。“既是帮忙,也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黄凯晨在舞台上演示“汉式婚礼”的礼仪,组织活动的朋友还开玩笑说:“等你们结婚也要帮你们大办一场‘汉式婚礼’。”令人惊喜的是,这句玩笑中的场景今天真的实现了。
婚礼的策划是从上个月开始的,黄凯晨自己担任婚礼策划师和总导演,虽然时间很紧迫,但总导演没有自乱阵脚,一切流程井然有序。“从司仪到演员全都是我的好朋友,婚礼节目单上的表演我都看过,像舞蹈《相思谣》,我已经看郭老师跳过十几遍了。”只是在自己的婚礼上,黄凯晨希望完美还原“汉式婚礼”的流程,所以他专门又借来《礼记》《仪礼》,研读一个星期,把婚礼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打磨了一遍。
办好一场婚礼,不在于多奢华,也不在于花很多钱,重要的是亲朋好友开心热闹,新郎新娘幸福和睦。黄凯晨和李忱慧的这场婚礼,几乎所有的支出都用在了请亲朋好友吃席上。说起原本需要花费大价钱的婚礼策划,李忱慧觉得,爱人用心的策划,再奢华的仪式都比不了,“因为认真准备的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爱我。”而对于摄影、演出、主持等,黄凯晨觉得,本身就是想让亲人朋友聚在一起开心一下,“现在他们要到台上主持、表演,这样他们更热闹,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祝福。”
台上的变脸赢得台下叫好声不绝,两位新人和参与操办婚礼的朋友一起下台给亲友互动发礼物,最后,大家一起合唱《此生不换》,这场婚礼仪式也接近尾声。
窗外景,好月如霜,好风似水,台上人,始于衣冠,止于终老。
(苏报融媒记者 周哲 刘争/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