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笔者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搬运。
相信广大股民都知道,在股市中有一个名词叫“回购”,意思就是上市公司用自有资金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自家的股票。
回购金额有多有少,少则二、三千万,多则上亿,上十亿甚至上百亿。比如,格力电器就曾斥巨资200多亿元开展回购。
网络图片
在以前,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被很多人解读为一个利好消息,理由是“你们看嘛,人家上市公司都在用真金白银甚至是斥巨资购买自家的股票,说明了人家对自己的公司是很有信心的,对自己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很看好的。因为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人家自己最清楚”云云。
网络图片
而现在呢,经过大量残酷事实的教育后,吃一堑长一智的很多股民都已经觉醒了,看穿了不少公司开展的所谓回购不过是引诱人的把戏而已。
在大A,我们都看到了,绝大多数公司公布的回购计划都是发生在其股价低迷甚至大幅下跌的时间节点上,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让“老乡(股东)别走”,为稳定或提振股价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而已,有的甚至成了大股东为减持套现提升(稳定)股价的一种手段和套路。
事实上,有不少公司开展的所谓回购业务斥资很少,只是一种姿态性的动作。而有的公司则更是精明,公布的回购计划制定一个极大的弹性空间(比如,美的集团2021年公布的回购计划就是25亿元——140亿元),能把股民的头都哄晕。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按公布的计划实施回购:要么少回购,要么按下限回购(如,美的集团就只回购了26亿多元),或久拖不决不回购,甚至最终干脆取消回购,成了一种放“空炮”的回购。
网络图片
更耍流氓的是,多数上市公司回购的股票不是用于注销利好全体股东,而是用于所谓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有的甚至打5折卖给公司相关人员),用属于全体股东的真金白银为少部分人谋利益,你说气人不气人?真乃天理何在?
在国外,欧美特别是美国股市,回购则是屡见不鲜甚至已成为一种常态。有太多太多的公司其分红一般都不采用派发现金的方式,而是采用不停回购自家公司的股票予以注销提高公司股票含金量的方式进行。这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正的利好,难怪人家很多公司的股票都在不停的上涨嘛。比如,巴菲特旗下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目前就已经涨到了令人咋舌的61万多美元/股,折合人民币430多万元/股。你说哇塞不哇塞?你说惊人不惊人?
大A的回购是改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