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中,先融资成功的企业将取得甩开竞争对手的绝对优势(人才战、价格战,市场占有率),这也是融资的最大目的。
企业融资是以企业的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为基础,筹集项目建设、营运及业务拓展所需资金的行为过程。
对融资轮次的正确判断,决定着创业项目的估值、融资金额乃至于融资的成败。
创业项目可能会经历的融资轮次包括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C轮、D轮、E轮以及Pre-X轮、X+轮等等,不同轮次的意味着项目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估值范围、资金状况。
正确地判断创业项目所处的阶段,可以让投融资双方更顺畅地达成一致、完成交易,同时也让创业项目获得最公平的估值。
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金主主要是三类:天使投资人(Angel)、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和PE(Private Equity,私募基金),如果将来有机会上市还会接触到投行(Investment Banking, IB,投资银行)
种子轮-从想法到团队
种子轮创业项目的特点是创业者已经有了创业的方向、思路,但是还没有成形的核心团队、没有产品原型。
种子阶段的融资人,通常处于只有idea和团队,但没有具体产品的初始状态。投资人一般多是亲朋好友,当然现在也涌现了不少种子期投资人。
倘若你的融资项目有团队,有idea,马上进入最终的落地,那么就可以开始进行种子轮融资。种子轮融资金额一般在50-200万。
拿到种子轮投资的项目需要利用投资款建立核心团队和产品原型,从而进行天使轮融资。
天使轮-有产品、商业模式框架
天使轮创业项目的特点是核心创业团队已经成形,有了产品原型或者基本商业模式,但商业模式还没有验证。天使轮的项目还没有打造完成的产品或经过打磨的商业模式,所以这个阶段的投融资更加注重考察创业团队。
天使轮的投资人多是专业的早期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投资金额通常在几百万元,但是对于少部分领域和团队比较特殊的项目,天使轮的融资金额就可能突破千万元。
创业者需要利用天使轮的投资款完成产品的研发和商业模式的打磨,这是进行A轮融资的前提条件。
PreA轮-A轮前的加油续航
PreA轮是一个夹层轮,融资人可以根据自身项目的成熟度,再决定是否需要融。
如果一个天使轮项目在完成产品/商业模式的打磨前就可能会用尽天使轮的投资款,这个项目就需要进行Pre-A轮融资。同样,如果一个项目在具备拿到后续的X轮投资款的条件前资金就可能会用完,这个项目就需要进行Pre-X轮融资。
Pre-A轮的投资人通常是现有的天使轮投资人和部分新引进的投资人。Pre-A轮的估值通常会比天使轮略高,但又不会达到A轮可以给出的有实质性不同的估值。
A轮-用数据验证项目
对于拥有成熟产品,完整详细的商业及盈利模式,同时在行业内拥有一定地位与口碑的项目,哪怕现阶段可能处于亏损状态,也可以选择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进行A轮融资。
这一阶段融资人已经不可能只凭借idea融资,而是要有用户,包括每日活跃用户量、每月活跃用户量,要有自己的商业模式,有能与竞品抗衡的成熟产品,有一定市场位置。
B轮-新业务与新领域扩展
经过一轮烧钱后,项目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均已得到很好地验证,有的已经开始盈利。
此时,融资人可能需要资金支持推出新业务、拓展新领域,那么就适合以说服上一轮风险投资机构跟投,或寻找新的风投机构加入,又或是吸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加入的形式,开始新一轮的B轮融资。
C轮以后-跑马圈地、走向敲钟
为了尽早实现创业者、投资人们让创业项目上市的理想,大部分项目会继续进行后续的C轮、D轮乃至Pre-IPO轮融资,利用投资款来迅速发展壮大、建立壁垒、完成上市目标。
C轮以后的投资者更多的是大的投资机构、互联网巨头、上市公司、战略投资人等,他们对于项目的上市预期更明确。因此,对赌、回购这些在A轮、B轮项目中还可有可无的条款,在C轮以后的投资协议中会成为标配,并且往往非常严格。
创业项目需要利用这些轮次的投资款成长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引领者,达到良好的财务经营指标,避免发生影响上市的重大风险事件,经过漫长而严格的上市准备和审核,完成公开发行。
IPO-创业投资的完美结局
创业企业成功上市,投资人们将手中的股票出售给公众、获取丰厚的经济回报,这是创业项目的投资人们梦寐以求的完美结局,也是创业投融资这条路上的最后一个里程碑。
正确认识创业投融资的轮次可以让投融资双方迅速达成公平的交易,而投资款是否能按时到位,则可能决定一家创业企业的生死。因此,我们需要对创业投融资的时间周期有正确的认识。
融资轮次时间上的顺序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司的发展情况,处于什么阶段,看每笔融资的金额也可以看出公司发展的情况怎么样。